一、IPC概况 印制电路是二十世纪初开始的。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印制板的生产进一步发展。 1957年9月,六家印制板企业建立了“印制电路协会”,英文为Institute of Printed Circuits,简称IPC。后来由于成员增加,涉及范围扩大,因而于1977年改名为The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,即“电子电路互连与封装协会”。1998年,再次改名Association Connecting Electronics Industries(电子互联行业协会),但简称一直不变。至2000年5月,IPC已有2643个会员,会员中有印制板制造和电子制造服务(EMS)商(约36%) 、材料和设备供应商(约25%)、电子产品制造商(即OEM)(约32%),还有政府机构、学校和研究机构等。其中北美(美国和加拿大)占79%,亚洲12%,欧洲8%,其他各地1%。 IPC的宗旨是为印制板及电子组装件行业及其用户与供应商服务。IPC的活动主要有:市场研究与统计、标准与规范、技术讨论会、讲习班、资格培训与发证、印制电路展览会等。其中以制订印制电路板制造及其组装方面的标准规范尤为突出。 二、IPC标准规范 长期来,IPC致力于标准规范的制订,对世界电子电路行业有重大影响。 1958年,IPC出版了一本名叫《怎样设计印制电路并制订规范》的规范性小册子。 1960年,IPC第一本有编号的正式标准IPC-D-300《单双面印制板的尺寸与公差》出版。至1984年修订为G版。 1964年,IPC-A-600《印制板验收条件》出版。后来多次修订,至1999年为F版。 1966年,发布了IPC-ML-950《多层印制板性能规范》及IPC-TC-500《镀覆孔规范》。 1977年,制订出IPC-D-320《单双面印制板成品规范》。 1986年,经过重大修订后,IPC-ML-95OC及 IPC-SD-320B同时出版,规范的名称分别改为《刚性多层印制板性能规范》及《刚性单面和双面印制板性能规范》。 1987年,出版IPC-D-319《刚性单面和双面印制板设计标准》和IPC-D-949《刚性多层印制板设计标准》。1991年,这两个标准合并成为一份新的IPC-D-275《刚性印制板及刚性印制板组装件设计标准》。 1992年,IPC-ML-950C及IPC-SD-320B两个规范合并成为一份新的IPC-RB-276《刚性印制板的鉴定与性能规范》。 1996年,IPC-RB-276改编为IPC-6011《印制板通用性能规范》及IPC-6012A《刚性印制板的鉴定与性能规范》。 1998年,IPC-D-275改编为IPC-2221《印制板设计通用标准》及IPC-2222《刚性有机印制板设计分标准》。 1999年,IPC-6012改版为IPC-6012A。 IPC有关刚性印制板及其组装方面的标准规范变化历程见“IPC标准一览表”。 IPC标准的编号方式为IPC加主题词字母再加两位或三位数字编号,例如,IPC-D-275,其中D代表Design(设计),编号为275;IPC-ML-950,其中ML代表Multilayer(多层),编号为950。 自1995年起,IPC标准开始采用新的编号方式,在代号IPC之后取消了主题词字母,直接以四位数字编号,而数字按标准系列编排。至现在IPC已形成几个新的标准系列,其中主要有: IPC-2220 设计系列 IPC-4100材料系列 IPC-6010 印制板性能系列 IPC-2221 通用标准 IPC-4101刚性基材 IPC-6011 印制板总规范 IPC-2222 刚性印制板 IP-4101HDI及微导通孔用 IPC-6012刚性印制板 IPC-2223 挠性印制板 IPC-4110纤维纸 IPC-6013 挠性印制板 IPC-2224 PC卡 IPC-4130玻璃非织布 IPC-6015MCM-L IPC-6016 HDI印制板 IPC-6018微波印制板 |